神木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频道>文化热点
 
神木城的方言俗语折射出边陲文化
来源:563488.com   发布时间:2017-09-13 10:52 作者:党长青

  在神木老城区,年小年老的人大约都会闲谈中冒出一句“报丧的”或“灰和尚”的话语,这让外地人听了,肯定是骂人无疑。“报丧”,是家中死了老人向亲戚朋友通告,在市区的十字楼阁(钟楼)还要张贴黑底白边的讣告,以示儿女们的孝道;“和尚”,自古以来与佛教相关,是敲木鱼化缘念经居住在庙堂的男性,他们终生剃着光头不娶老婆成家过日月,是佛的忠实弟子,同时也意味着断子绝孙的另类人。为什么神木城人把如此刁钻狠毒的话语连在嘴边呢?地域历史影响了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神木古称麟州,当初的城堡筑在东山上,与窟野河东岸的杨家城(北宋时)一样,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政权的交界地,历来是边关重镇军事要塞。此地民风强悍,战争不断,是长城线上最激烈的争占之地,此地居民受军事兵戎影响,对生死大事很淡定。经年累月的战乱,历朝历代的开疆拓土,水灾火灾兵灾匪患层出不穷,病死瘟死穷死的人数不胜数。不必说“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萧瑟风景,不必说“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荣辱身世,单是“战场”这两个字,就成为血水和泪水、呐喊和哀鸣的交响绝域了。试想:麟州古城的居民早晨还在明王朝开设的互市上与边民们做着皮毛和盐碱的生意,晚上就有瓦剌和鞑靼的骑兵冲入城内,割去他们正吃肉喝酒的脑袋。马脖子上吊几颗滴血的人头,一直向北边的大漠深处飞奔去……险恶的生存环境,在宋、辽、金、西夏对峙的时代,麟州是主要的战火策源地。追溯到汉代与匈奴的战争,更是惨烈。

  于是神木城人代代相传轻生死重大义,他们忠勇无比敢作敢为,把死亡当作回家一样自然。因此,神木人说报丧是戏语闲言,即使是真的让人砍了头,他们也会说“疯公鸡剁了头还要蹦跶一阵子”。砍头不过是碗大的疤,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这种看轻死亡的豪迈,与“报丧的”是一脉相承的英勇表现。久而久之,在方言俗语里就留下痕迹:悲凉壮阔面对死亡的气节。

  “灰和尚”不是骂人话,在神木城含有亲昵的一种熟惯称谓。比如在酒坛场上聚会,一个说“槄黍种在高粱上,我把你个灰和尚”。灰和尚是嗔语,指做事不拘小节,仗义直言,勇于担当,不耍阴谋的男人。他们多豪爽憨厚,明火执仗,生死不惧,神木人秉承先祖遗风,在大是大非面前义无反顾,一马当先地冲锋陷阵。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留下神木籍英烈姓名的人就是明证,诸如汪铭、王瀛,张友清、王兆卿、王兆相、张秀山……而那个壮怀激烈的杨业,成了神木人古傲不阿的灵魂雕塑……立于边陲不败之地的神木先人,把“灰和尚”的口头禅,视作一种血性的呼唤。

  神木南部黄土直立,北部沙漠平展,硬气耿直的人性生生世世扎根于原野。这样凛冽的地气,这样缺水的土壤,也只能生长如此粗犷的英雄男儿。谁敢说神木的大地太柔软没火性,错了——你挖掘地层几十米,积淀的乌煤凝固了太多的埋没,时代发展的火种一旦点燃,冲天的火光就冒成一片。数不清的灰和尚正闹腾世事,他们报丧报忧不多说了,只报着花花绿绿的票子就忙得没口闲聊了。

  神木城的方言俗语还有很多,文明的新生活正在校正它的历史情结。边陲的地平线没有了,火红的太阳在霞光中升起。但愿二圪梁的“灰和尚”在今天神木人中,多点血气方刚的正气,少点啃老味的痞气。生命本来在“报丧”“动灵”“埋人”“打砂锅”的仪式中结束,神木人多念叨几句又有何妨?这大约也是一种光明磊落的智慧语录,它不需要和民间的喜好剥离。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资讯 更多>>
600辆共享单车入驻大柳塔助力绿色出行
神木市保健研究协会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活动
初夏田间映新绿 农民地头话希望
栏杆堡镇:全力创建有机农业示范镇
人工耳蜗救助金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贺家川镇:让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脱...
文明,让市民感受着“满满的幸福”
  图片新闻 更多>>
 
刷新

Copyright@2012-2017 563488.com(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主管 神木市新闻中心主办) ICP 陕ICP备1300352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82102000010 办公电话:0912-835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