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镇陵园路社区位于神木市老城区,现居住2465户7261人,其中常住人口1259户3825人,该社区创新推行“大党委”工作新模式,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建立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回访笔记,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制定书面协议书,做到事事有根据,桩桩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切实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工作人员建立调查笔录
邻里邻居住在一起多年了,虽然会有一些摩擦,但是,只要把道理讲通,最后还是会握手言和、相处依旧的。”问小丽是陵园路社区负责物资南路网格区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工作了9年,早已成为这条巷子居民的“大家长”,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
5月8日上午,该社区万佛路居民王昌林因院内裂缝变宽,院墙下沉到社区反映情况并请求社区调解委员会出面进行调解。问小丽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当事人双方家中了解详细情况,原来,王昌林认为他家的院墙墙体裂缝变宽、下沉是因为邻居郭杨怀南房整修导致。考虑到老王夫妻年事已高,问小丽首先和老王的儿子电话沟通,探寻其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的办法。随后,在社区民警和协助下,上门去整修南房的郭杨怀家,通过讲情、讲理、讲法,再三劝说,最终同意为邻居老王家处理墙体裂缝问题。
“都是老邻居了,在一起住了十多年了,不论老王家的墙体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这次整修造成的,能把事情解决,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比什么都强。”郭怀杨说,“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也挺负责的,解决问题也很及时,双方各自让一步,问题就都解决了。”
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解情况。
对于居民间的矛盾纠纷处理,从事社区工作5年的高云勤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办法。
高云勤说,她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遇到邻里间的纠纷,首先要以“礼”为先,过错方若不愿“低头”,自己就先替他向对方赔礼道歉,安抚好一方,再做另一方的工作。
“去年,我负责的火神庙沟南片区,居民史项岗在自家装修期间,挖下水道时,没放置安全警示牌,邻居郭志荣晚上下班回家路过时,不小心摔倒,导致胳膊骨折。当时俩人都在气头上,说话互不相让,两家人差点儿打起来。”高云勤向记者回顾起自己工作以来遇到的邻里矛盾纠纷最严重的一次事件,“这时候千万不能说谁对谁错,谁的诉求是否过分,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让双方矛盾尽快化解,高云勤首先去医院看望了受伤的郭志荣,询问了他胳膊骨折的情况,并向其道歉解释,居民施工没放置安全警示牌,自己作为该片区负责人,也有一定责任。通过赔礼道歉、讲道理,让郭志荣一家先消了气,再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然后,高云勤又来到史项岗家,通过委婉解释,让他们认识到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邻居受伤的事实。在高云勤的调解下,史项岗决定赔偿郭志荣医疗费,并亲自去医院看望、道歉,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居民之间的矛盾其实很简单,没那么复杂,接到求助的第一时间和双方进行沟通,千万不要拖延,让居民觉得调解员不重视而怒气更甚。还要耐心倾听居民诉求,一次调解不了就多次询问,腿勤、嘴勤,主动一些。”高云勤说,调解纠纷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辅之以法律和道德规则。如今,陵园路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矛盾不出户,纠纷不出社区”的目标,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围在”了社区里。
不仅如此,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摸排信息,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录指纹、办养老保险,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独居老人过生日……不仅承担着社区工作的职责,对社区的大事小事都了然于心,扮演者热心肠的“社区大管家”角色。因此,高云勤经常也是顾得了居民,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时间久了,家里人难免有些不解和埋怨。她便苦口婆心的给家里人讲:居民们生活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如果处理不好,不及时,这可就成大事儿了。
社区主任谢长荣说:“我们这个社区调解委员会是专门针对社区居民的小事、邻里关系设置的,是社区的‘和事佬’,为社区居民解决纠纷提供一个平台,把一些矛盾冲突不大的纠纷妥善化解,争取把社区建成邻里和睦、家庭幸福的文明社区。”